導語:年長的朋友可能意識到,近幾十年來,社會越發物慾橫流,人為了錢和個人慾望的滿足,什麼壞事都幹得出來,暴力、謊言、色情淫亂等各種下流東西處處可見,甚至殺人放火,連最基本的人倫底線幾乎都不復存在。
加之最近三年來疫情的環境下,各種絕對化的政策帶來的就業難,就醫難,甚至正常生活都面臨著威脅,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,外加沒有正確的、積極的道德觀念引導,害人害己的事件層出不窮,如唐山打人事件,上海封城跳樓事件等等。在這樣的社會裏人人都是直接或間接的受害者。那麼人類的出路究竟在哪裡呢?其實,回看30年前的歷史,或許你就會發現,答案早已悄然降臨。
正文:
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,人們的身體健康和道德水準曾經在一個時期有過提升。那曾是怎樣的一段歷史呢?也許九零後以及之前出生的聽眾有所耳聞吧。九十年代初,氣功這個名詞在國內很熱傳,各種氣功層出不窮,但是一門名為「法輪功」的氣功因其對人們身體健康帶來的奇效,以及對人們精神面貌的提升,在九十年代末近一億人都走入了以「真、善、忍」為心性標準的法輪功的修煉。可是,這卻使沈迷於政權統治的人感到了極度的不安與恐懼,同時,如果對「真、善、忍」的信仰在中國廣泛的存在,對當局那種「假、惡、鬥」的扭曲觀念而言是一種極大的威脅與衝擊。於是,在1999年「720」開始,中共開始對法輪功修煉者進行迫害。
那麼被中共迫害的法輪功學員到底是怎樣的一群人呢?如果沒有當年對法輪功的迫害,現在的社會又會變成什麼樣呢?下面我們就來分享幾個關於法輪功學員的真實故事吧。
一、在家庭中
在如今戾氣超重的中國大陸,夫妻關係、婆媳關係是最難處的人際關係,而法輪功學員是怎樣做的?一位法輪功學員自述:在修煉前因遭到公婆的不公平對待和丈夫的打罵,心裏充滿了怨恨與委屈,自己悄悄地存款,想著等孩子長大了就和丈夫離婚。可學法輪大法後,明白了人受苦的原因,整天樂呵呵的,放下了對公婆和丈夫的怨恨,任勞任怨的幹活,從怨恨公婆變為孝敬公婆,在公婆病中盡心盡力的照顧他們,他的善行感化了公婆和丈夫,家庭變得和睦。
這樣的例子在法輪功學員中不是個例,而是不計其數。大法化解了她們心中的怨恨,她們孝敬公婆,善待家人,在家庭中體現出了法輪功學員的風範。如果這樣的作風能夠被普及,那麼多因婆媳矛盾而生病、離婚、家暴的慘案就不會發生了吧。
二、在孩子的教育上
在當今的中國,教育孩子是令大多數家長頭痛的問題:學校只講考試分數,不注重學生的品德,整個社會充滿了假惡鬥,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很多孩子都變得冷血、暴力、叛逆、不懂感恩。近幾年殺母事件更是頻發。那麼怎樣才能把孩子教育好,怎麼樣才能培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?
法輪功學員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,會遵循中華傳統的道德理念,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孩子。一位學員曾分享自己的經歷:在孩子叛逆時期,明白要想教育好孩子,就要先改變自己,只有自己變好,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於是她不再苛求孩子,不管他表現得如何,她都真心地為他好,寬容他的不足,包容他,和風細雨般地循循善誘,講道理。慢慢地孩子變了,聽話了,也能理解媽媽了,同時學習成績也直線上升,最後考上了理想的大學。
升學宴上,在致辭中對孩子說:「孩子,你要懂得感恩,別人對你有一點好處,你都不能忘,都要報答,別人對你不好,你要感謝人家,因為這說明你沒做好,他讓你看到了自己的不足,你要努力改正。」在大法的熔煉中,令家長頭痛的孩子教育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。
三、在社會中
現在的中國大陸社會,世風日下,為了錢什麼壞事都幹,貪污腐敗,假貨遍地,爾虞我詐,在這樣的惡性循環的環境中,很難有人獨善其身。而法輪功學員是怎麼做的呢?
一名稅官的自述中作者寫道:因為曾在酒桌上豪飲,身體每況愈下,加之丈夫的背叛,生命對她來說已經失去了意義。學大法後,她明白了「失與得」的關係,暗暗下決心要做到出污泥而不染,從我做起,從現在做起。於是,有了第一次坦然拒賄;第一次在飯店吃飯自己買單;第一次明白洗浴是要買票的;第一次知道了理髮要多少錢;第一次去乘公交車;第一次……有了這許多的第一次之後,她發現天變藍了,風變暖了,內心不再彷徨,人生有了歸宿和目標,由衷地感到:大法師父真好!
一位經商的法輪大法學員講到:他修煉前在生意場上掙錢不擇手段,修煉後他斷掉假貨源,誠信經營,從一個奸詐商人轉變成了一個正直的商人,經營中為顧客著想,善待員工,和同行以誠相待,對同行提供幫助,真心地希望同行的貨銷路好。他用自己的行為感動了顧客、進貨商、手下員工、不修煉的家人。「無商不姦」是被扭曲後的觀念,其實得正法的人,心存正念,在哪個職業都可以做一個好人。
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,法輪功學員在各個行業中踐行著真、善、忍的做人標準,放淡名利,真心地為他人著想。他們的言行,使中共對法輪大法的誣陷謊言不攻自破。
法輪大法的傳出如一股清流滌蕩著人們內心的污垢,撫平了人們心中的傷痛,使道德升華,人心向善。朋友們不妨想想,如果這樣的人成為了大多數,那麼人們的生活狀態將會是什麼樣呢?
感謝聆聽,我們下次再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