婚姻与恩义
经济与民生  传统小故事
 阅读数量:
...

人要想在世间成就一番事業,就必须具备「天命」、「德行」和「才能」三个因素。其中以「德」最为重要,当人拥有高尚的品德,如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等,上天才会赋予最好的安排和相应的才能。这不仅对男子是这样,对女子同样具备這個要求。

在古代,「相夫教子」是衡量妇女道德水平的一种标准,也是对贤淑女子的称赞。相是「辅佐、扶助」的意思,其重要性不下于辅佐君王的承相。这样的女子不张扬、不显示,端庄贤慧、淑雅安详,总是发自内心地尊重丈夫,默默地教育孩子,看似地位无足轻重,却不知贤德的品行已稳固撑起家中的半边天,直接影响丈夫,乃至整个家国的兴衰。

那「相敬如宾」一词的由來 又是什麼呢?相敬如宾说的是春秋时期晋文公弟弟晋惠公老师却芮ruì的儿子却缺 和他妻子互相尊重的故事,记录在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。

春秋时期,晋国上大夫卻缺曾和他的父亲卻芮ruì同朝为官。后因他的父亲犯事受到牵连,被贬为庶民。他回到家乡,夫妇二人布衣淡饭,男耕女织过上了自足的田园生活。

有一次一个叫臼jiù季的大臣出使到秦国去,路过卻缺的家乡,正看见卻缺在田地里锄草。他的妻子给他送饭,妻子非常有礼貌的把饭菜送到卻缺的手上,而卻缺也非常尊重的接过饭菜。用过饭后,卻缺用尊诚的眼光送妻子远去。

臼季看在眼里非常感动。回到晋国后,马上把这个情况报给晋文公,说:“臣看到卻缺和他的妻子相敬如宾。臣以为互相尊重是徳的集中表现。有德的人就能治理好国家。请大王将卻缺召回来重用。”

因此,晋文公放弃了成见,采纳了臼季的意见,任命卻缺为下军大夫。后来「相敬如宾」这句成语,就从原文中的「相待如宾」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夫妻间相处融洽,互相敬爱。

而婚姻的维系,并非单纯的靠感情,而是靠道义与感恩维系,这才是最牢靠的。情感其实是最不可靠的 ,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换,名与利的欲望,会不断发生变化,所谓的爱情無法撐起牢靠的婚姻生活。而“恩”与“义”则是人类的道德准则,可以约束人的不正行为,是人内心深处必须坚守的。

同时,结成婚姻的两个人,都真誠的为对方着想,而非只从个人的私利出发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都能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,婚姻一定是牢不可破的。男人应该明白:一个女人把一生托付给你,你当为她负责,大度包容,体现阳刚之气;女人应该明白:无论贫富,都應忠贞的追随,韧如蒲苇,不离不弃,展现阴柔之美。

看看现在太多人堕入了物欲的泥潭,失去了道义,更不懂得感恩,观念已严重变异,内心不再受道德的约束,思考问题的角度都是为私为我的。为了钱,为了权,甚至为了性欲 不惜抛家舍子,也不顧及他人的感受。這可能是導致当今社会 离婚率不斷飙升的原因。當家庭失去了「安全感」的時候,整個社会也不會处于稳定状态吧。

 

 关键字:婚姻,离婚,恩义


返回🔙